以前習慣思考每部電影的意思
現在了解 很多時候 他只是講一個故事
太多的人 生活中只有瑣碎和平凡
盛大的生活從來在別處
但電影讓我們一次次重生
她愛得那麽真實
她愛得那麽放浪形骸
那個女人妖冶的臉 細小的身軀
都令我覺得羡慕
不愧是欧式情色,容颜稚气十足,精致小巧有味道,充满情欲味的猫脸妖艳轻佻,有着极致的魁惑
舞台下的搭景板,天桥下的野草涧,性感的画面裸露在淅沥沥的雨声里,秋日的落叶飘荡回旋在她们脚下,泛黄而糜酵着,曾经投入而忘我的缠绵似乎无处不在
融入你的身体,进入你的思想,尺寸也正合适,从小女孩性欲萌发到女人的觉醒过程里,所思所想只为这简单几条而已,似乎只有真正被进入到自身的内部深处时,才有瓜熟蒂落的圆满和解意
首先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,电影根据的是女主的日记,当然绝对的女性视角,因此画面、氛围都美极了,细腻、性感,带给人美好的感官体验。
但女主的价值观我实在无法苟同,私以为改名为《作死而不死的女人》更为贴切。
对!阿娜伊丝,这个作死的女人!
她有个多么幸福的婚姻。体贴入微的丈夫,给她物质保障的同时,又爱她、尊重她,甚至为了取悦她,不惜做大尺度的改变和尝试。
然而这个自命不凡的女人,她都干了些啥啊?!
说《情》是情色文艺片还是文艺情色片向来多有论调,无端地竟是断断续续的看,说不出是一种什么的滋味,或许在看张的小说时也有几分这般滋味,但巴黎到底是没上海那分含蓄,《情》多少是添了几分张扬与沸腾,因此心情自然也无需那般压抑。像极了30年代的巴黎荒唐也不失情调,颓废却又有着解放,《情》是骨子里的情色,放纵着情爱,书写着艺术。
中世纪的女性压抑已久,又经历了启蒙运动,20世纪初期的欧洲女性迎来了一次由表到里的解放,异于东方人恐于谈色的个性,巴黎人认为性是纯洁的
如果是冲着情色的镜头去看,无可否认,影片里有很多这样的镜头。
但是影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扮演阿娜伊丝宁女演员的那双眼睛……
很深邃
让人充满了怜悯
从她的眼神里,我感受了人类无止境的欲望
但是又有孩童般的渴望、无知,甚至可以用纯洁来形容
人类往往是在最原始的肉欲关系上,才体现出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
而影片中,那场像是艺术系学生的表演大联欢,让我彻底回想起了大学在外国文学课堂中,学习古希腊文化章节时所接触到的古希腊文化内容
如果有兴趣的朋友,不妨可以去看看讲述古希腊、古埃及文学的作品和文化,然后再去看这部影片,我想,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
电影的所有美丽片断都是来自女人之爱.
我这里不需要再过多的描述其中的同性异姓等元素,估计片子前的剧透也让看客刺激个够.
我希望可以往里面的主角或者叫原作者anais的观点方向出发,以女性角度去看爱,噢.包括性的爱.
首先,这个不是两个话题,对于女性来说,没有爱的性是极其可怕,是毫无疑义.因此,这部片子假如只谈性解放是极其肤浅,事实上,anais渴望是灵肉的合一,为此,任何对象物件的任何条件都是渺小的.
anais之美是因为她的爱的极致,纯粹.她只追求所被吸引的,无法言语从身体里感受出的那股热气,对,这就是爱,红色的,本能的,能由空气传达的-灵魂的吸引.如此的义无反顾让她超然而出,让她散发无比的吸引.
这简单如花朵鲜艳是为了求爱一样,无人能抵挡这样的赤裸的直白的眼神.
到达能之所致的感性是女性关于爱的终极渴望,这是关于浪漫的至死不渝的执著.
所以anais被june吸引,所以电影会被anais吸引.
幸好,这只是部文艺作品,只是个年代久远的名人狂事.因此,合上眼,我们可以在想像中歌颂爱的放肆与美好.
“情迷六月花”追逐唯美的年代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bz345.com/dami/movie-13192.html